很有趣的一本小說。
去年當兵前,在妙嫻的網誌上看到讀書心得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ioxmiox&article_id=2766895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
就一直很想借來看,但卡著上成功嶺、進衛校、準備考試
就耽擱了,其實故事的內容還算精簡洗鍊,
七夕那天,在板橋到內壢的電車上就看完了
但想想居然拖快了快一年,只能說
當兵真的會耽誤很多願望的實現。
戴珍珠耳環的少女(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)
是荷蘭畫家維梅爾(Vermeer)很有名的一幅畫作
我想大家看到應該都會有「啊!原來就是這幅畫」的感覺,
就像Vermeer這個名字,大家或許不熟
但他的其他經典作品,早就深深刻劃在我們的腦海裡
好比說這幅
我想,知道它叫做「The Kitchen Maid」的人
應該寥寥可數,不過,會脫口說出
「啊!這牛頭牌沙茶醬廣告裡面有嘛!」的媽媽桑,可就所在多有
是說,這裡還不得不稱讚一下,台灣的廣告工作者,
其實幫我們做了不少美術跟音樂欣賞的打底功夫。
---
小說的內容,繞著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發展
故事的主人翁,就是畫裡的女孩,以及動筆畫出這幅畫作的Vermeer
講他們因為女孩到他家幫傭,因為藝術而譜出火花
卻因為現實因素而徒留憾恨,或許,這種內容放在一般的通俗小說裡
會覺得情節有點單調,甚至有些落於俗套
但作者還原的17世紀荷蘭當時的民情,巧妙地把Vermeer的生平跟畫作
跟故事緊緊地扣在一起,Vermeer的生平本來就是個謎
而作者的故事交代合理,煞有其事,彷彿她曾經親眼目睹這一切
讓整本小說,充分滿足了Vermeer迷對他生平的好奇心,憑添許多趣味性。
如果有人已經看過這本小說,或最近終於在台灣上映的改編電影
那這裡順便補個幾張畫,可以看一下,作者在小說中提的畫作
的確存在,而且年份也跟故事的安排一模一樣,
真實世界裡的Vermeer,的確跟小說裡所敘述的,是個非常少產的畫家
一生僅有了35幅畫作傳世,而少女到他家幫傭前看到的畫作
是這幅用特殊透視法所描繪的「台夫特景致」(View of Delft )
至於Vermeer畫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的同時
也幫好色富商凡路易文所畫,他最早要求的畫作「音樂會(The concert)」
也是的確存在的作品,
而且,入畫的凡路易文,為了掩飾不會吹笛子的缺點
被被對畫家,兩個妹妹則分別在左右,或坐或站
至於圖中右上角畫個那幅畫,則是Vermeer的岳母收藏的作品「老鴇」
很巧的是,兩幅畫都是在1665-1666之間創作
對於少產的作家來說,同時畫兩幅畫,真的是很不尋常的安排
加上長久以來,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Vermeer會畫這幅畫,畫中女孩又是誰
作者能夠從這樣的小細節,去鋪陳一段故事,真的很有創作頭腦。
---
其實我一直很喜歡Vermeer的畫
打從高中上美術課,就對他的作品印象深刻
相對於荷蘭三傑的另外兩人,梵谷跟林布蘭特
或許少了些才氣縱橫,少了些狂野
但我喜歡他作品的細膩、巧妙佈局、跟寧靜祥和的感覺
而且,他的作品,是因應當年荷蘭航海時代的暴發戶富商
為了提升自己的品味,而創作的作品
雖然畫給不會欣賞的人看,是很可惜的事情
能夠跳脫出宗教畫的囿限,刻劃當時的風土民情
少了教條少了訓示少了神蹟,對我來說,看起來反而更動人。
而且,Vermeer的畫都是擺家中牆壁的(暴發戶要炫耀嘛)
所以不會太大張,欣賞起來比較輕鬆
你知道林布蘭特的「夜巡」有多大張嗎?
大二去荷蘭國立美術館的時候,真的是看到很累。
那年夏天,經過荷蘭的時候,原本是打算來個Vermeer之旅
不過人ㄧ到阿姆斯特丹就水土不服,哪裡都去不了
只能在市區亂晃,雖然最後來是去了國立美術館跟梵谷美術館
但Vermeer的畫,包含「The Kitchen Maid」,只有一部份在國立美術館
最重要的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,
則是在海牙的Royal Cabinet of Paintings Mauritshuis,
很無奈,千想萬想,就想親眼看看這幅畫,只能硬生生錯過
如果有人有機會去荷蘭,除了鬱金香,除了庫肯霍夫花園
除了運河乳酪大麻風化區跟木鞋鑰匙圈,
也別忘了去造訪這些重要的美術館,看看大師們的作品
特別是那個住得離荷蘭很近的某個人,不要說我沒提醒你!
(是說,黃同學阿,梵谷美術館日本妹很多,
想懷念一下東洋風味,去哪裡準沒錯。)
---
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的電影網站
http://www.cineplex.com.tw/pearlearring